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DAY 10
0
佛心分享-我的私藏工具箱

量化求職法:用關鍵數據追蹤並優化求職策略,提升跨國求職成功率系列 第 10

要不要等內推回應?究竟要花多少時間 Connect 、 Cold email 和 coffee chat —— 從回應率看你的投遞策略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在求職過程中,如何分配時間以達到最佳效果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本篇將透過「回應率」來分析不同策略的有效性,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安排內推、Connections 和 Cold Email 來優化你的投遞策略。

看完履歷後,接著我們就來到「回應率」系列最關鍵的問題「到底怎麼樣是最有效的投遞策略」?通常大家在這關卡住的地方是,會花很多時間去準備作品集、自介信、找內推、Connect 前輩 Coffee Chat 或組讀書會等。上篇回應完了作品集與自介信,這篇專注在其他與人連結之處。

常見的場景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40924/20140087fPTC6f6aWr.png

很常會在求職時看到以下幾種——

  • 「內推還沒回應,該不該先投了?」
  • 「Connection 沒有回應,有點灰心」
  • 「最近 Cold Email 都沒有人讀,要不要繼續?」
  • 「我今天有個 LeetCode 讀書會/研討會/求職群/敏捷共學...」

這些都是求職時實際會遇到的挑戰。經常看到早期轉職者參加很多讀書會,或是等著內推。如果我們從量化求職的觀點來看,這些行動都是「貢獻因子」,重點在於它們對哪個指標的貢獻最大。

  • 對投遞量:不太有幫助,花時間在這些任務上並不會直接提升你的投遞量。
  • 對正面回應率:有主要幫助,因為這些行動都有可能讓你進入到下一關(Screening)。
  • 對面試率:有幫助,但幫助比正面回應率少,因為就算你進入到 Screening,資格篩選仍是重點。可能有一些因為認識可以直接進入到面試。
  • 對 OFFER 率:幫助相對較少,直接透過與人連結拿到 OFFER 的案例並不多。如果能做到,當然是每個人都想學的關係培養之道。

思考下來,這些「貢獻因子」就又會回到「正面回應率」。那接著我們就會看這些因子如何更有效地提升「正面回應率」,這邊會協助您(1)釐清每件行動的目的與貢獻(2)考慮時間的投入與延遲,這兩個步驟也可以應用在所有「貢獻因子」上。

與人連結

首先,我們拆成「接觸」與「行動」來看看以下這些任務:

接觸部分,有幾種接觸方式

  • Connect:這通常指在社交平台(如LinkedIn)上與他人建立 Connection 。與人的互動較為淺層。
  • Cold Email:主動向您感興趣的公司或專業人士發送未經邀請的電子郵件或 Linkedin 邀請,以表達您的興趣、詢問職位空缺或尋求建議。這種方法需要些時間,但可能引發進一步的交流與互動。
  • Coffee Chat:與行業內的專業人士進行一對一的非正式會面,以深入了解他們的經驗和見解。這種互動有助於建立更深厚的關係並瞭解資訊。
  • 學習小組:參加與您專業領域相關的讀書會或學習小組,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討論和學習。這可以促進了知識的加深,還能建立長期的專業關係。延伸的為求職小組。

這些接觸都是在「與人連結」,其目的在於「獲取資訊」或「得到推薦」。若以與人的連結程度來看,我們可以排序為:Connect < Cold Email < Coffee Chat < 學習小組。對應地,時間的花費通常與連結的深度成正比,但這並不代表對「回應率」的貢獻也是成正比的。本篇將協助你瞭解並得知如何藉此提升回應率。

這些接觸有哪些「行動」能提升回應率?

這聽起來有點目的性,但如果你這個連結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求職,也正因為這目的性才能讓你有效,你可以是求職為主,認識人為輔,而這樣還是要在意關鍵指標。當然,不管是不是以求職為主,與人連結保持「真誠」與「持續回饋」通常都會是協助走得更長久的方式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40924/20140087Ypax60V6av.png

透過這些與人連結的方式,對於「正面回應率」的提升主要來自於:

  • 內推/內薦:協助你在該公司特定職位的申請上進行推薦。經過內推,自己的經驗是,有個在加拿大的 Mentees 曾專注在找內推,因為她正面回應率可以達到 15%(但總量不多,就二十個)。內薦則是直接幫你將履歷交給 Recruiter 或 Hiring Team,更直接地創造曝光。
  • 轉薦:協助推薦你給他們所認識的公司或職位,通常也稱為口碑推薦,可以提升回應率兩倍以上。
  • 投遞狀況回饋:針對你的投遞現狀,如履歷、作品集、自介信等進行回饋。不一定能直接提升回應率,但能提升信任度與熟悉度,間接增加前兩者的貢獻機會。

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,對於熱門市場,投遞職缺通常在一週內最有幫助。如果你評估這個內推會超過一週,那就建議可以即早先丟。而投遞人數不多的職缺則可不一定要經歷內推等。

這些行動提升怎麼回應率?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40924/20140087LLJ8VbSGyv.png

Connection

我自己的經驗是,平常就進行微量的 Connections,從目標領域或目標國家關聯的工作者開始,找 Linkedin 或臉書上的推薦,從最有關的開始連結起。如果是有相同連結,通常 Connection 接受率是 50% 以上。儘管這些的轉化成「正面回應率」不一定高,但算是一個長期的小行動,累積認識的人,也算 Linkedin 的初衷。

  • 對內推/內薦:有幫助,因為行動相對簡單,但對方願意主動內推的機會不高。
  • 對轉薦、投遞回饋:幫助有限,除非進一步互動。

不要過於擔心是否進行了「正確」的連結。促使人們協助你的關鍵不在於這個 Connection,而在於他們願意給予幫助或重視這段關係。儘管不是所有連結都能同等重視,但以下的方法都能進一步促進關係。

Cold Email

如果說 Connection 像是在路上發傳單,Cold Email 就是更直接地將信件投遞到信箱。曝光更明確,但也更花時間,且內容不宜使用罐頭訊息。

我通常會針對目標職缺所在的公司來寫,例如直接寫 Cold Email 給該職缺的 Recruiter。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人,連結成功率大概 10%,但這 10% 幾乎都會轉化成正面回應率。大量的 Cold Email 在 LinkedIn 上可能需要升級為 Premium 帳號。

  • 對內推/內薦:有較大幫助,因為信件內容(如果寫得好)能更清楚地說明來意,提升推薦意願。
  • 對轉薦、投遞回饋:幫助有限。

會建議評估時間成本,通常我只會針對 Dream Job 和 Target Job 進行 Cold Email。

Coffee Chat

Coffee Chat 很難直接透過 Connection 來約成,更多是 Cold Email 或長期經營、或有轉薦的關係。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人,Coffee Chat 成功率大概 5%,而這 5% 不一定都會轉化成正面回應率。但通常都能獲得最直接的資訊,且被轉薦與內推的機會都比前兩者來得高。

我建議,如果只是想獲得內推,Cold Email 就足夠了。相對於時間成本,不必再額外安排 15/30 分鐘的聊天時間。Coffee Chat 適合於你有明確的問題,且不易用文字迅速解決的,這時就很適合透過面談,包括簽證、心路歷程等。

學習小組

學習小組(如讀書會、研討會、求職群、敏捷共學等)是一種與他人深入連結的方式。透過長期的共同學習與討論,你可以建立更深厚的關係,並展現你的專業能力。

  • 對內推|內薦:有間接幫助,因為小組成員對你的能力和態度有更深入的了解,更可能推薦。
  • 對轉薦:幫助最顯著,成員可能會將你推薦給他們的業界朋友或其他機會。
  • 對投遞回饋:有明顯幫助,成員之間可以互相提供履歷、作品集的意見,提升求職材料的質量。

然而,參加學習小組需要長期的時間投入,短期內對回應率的提升可能不明顯。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,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方式。但在緊迫的求職時間內,可能需要權衡時間成本。我自己是很喜歡參加社群與活動的,但對我來說就不會將其視為在求職上的時間花費,而是歸類在玩樂或社交面向的時間。

時間投入與回應率的關係
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連結程度與時間花費通常成正比,但對回應率的貢獻卻不一定也是正比。也就是說,投資更多時間的活動不一定會帶來更高的回應率。

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求職的關鍵在於效率和策略性地行動。某些高時間投入的活動(如學習小組)可能在長期有助於職涯發展,但在短期求職上,回報不一定立即顯現。因此,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,選擇最有效的行動。

平衡目的性與關係建立

在求職過程中,我們不可避免地帶有目的性。但同時,也需要在目的性與真誠的關係建立之間取得平衡。純粹為了求職而接近他人,可能會讓對方感到被利用,反而降低幫助你的意願。

因此,在與人連結時,建議:

  • 表達真誠的興趣:不僅關注對方能給你什麼幫助,也關心他們的經驗和想法。
  • 保持聯繫:即使求職結束,也可以繼續與對方保持聯絡,維持長期關係。

連結是雙向的。通常要與人連結,建議長期也要像想自己能「給」什麼。當然在職涯早期我們都是「受」居多。而一個最簡單的「給」是表達感謝,無論是寫信、訊息或是回個 Review,只要回饋您所收到的,不管是公開或私底下分享,都可以支持這些「給予者」走的更長遠,並讓關係更長久。

延伸題

偷偷考大家,「要不要找獵頭」、「該不該放上英文成績證明」,這兩件事要怎麼知道哪間該做/不該做呢?

小結

求職是一個需要策略與效率的過程。透過理解各種與人連結的方式對「正面回應率」的影響,你可以更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精力。Connection、Cold Email、Coffee Chat 和學習小組各有其優劣,關鍵在於根據你的需求和時間,選擇最適合的策略。同時,別忘了在求職的目的性與關係建立之間取得平衡,真誠地與人互動,才能在職涯道路上走得更遠。

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在求職過程中更順利,找到理想的工作!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40915/20140087Zv4lHWVYpv.png

如果您有興趣持續追蹤並交流,歡迎關注系列文,或進入 Facebook 交流群成為創始會員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data.driven.oversea.career
通關密語:量化求職


上一篇
作品集與自介信怎麼寫?以「回應率」為指標,手把手實作以優化你的求職策略
下一篇
Connection、Coffee Chat 到內推:有效提升求職回應率的方式——實戰篇
系列文
量化求職法:用關鍵數據追蹤並優化求職策略,提升跨國求職成功率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