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求職過程中,如何分配時間以達到最佳效果,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。本篇將透過「回應率」來分析不同策略的有效性,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安排內推、Connections 和 Cold Email 來優化你的投遞策略。
看完履歷後,接著我們就來到「回應率」系列最關鍵的問題「到底怎麼樣是最有效的投遞策略」?通常大家在這關卡住的地方是,會花很多時間去準備作品集、自介信、找內推、Connect 前輩 Coffee Chat 或組讀書會等。上篇回應完了作品集與自介信,這篇專注在其他與人連結之處。
很常會在求職時看到以下幾種——
這些都是求職時實際會遇到的挑戰。經常看到早期轉職者參加很多讀書會,或是等著內推。如果我們從量化求職的觀點來看,這些行動都是「貢獻因子」,重點在於它們對哪個指標的貢獻最大。
思考下來,這些「貢獻因子」就又會回到「正面回應率」。那接著我們就會看這些因子如何更有效地提升「正面回應率」,這邊會協助您(1)釐清每件行動的目的與貢獻(2)考慮時間的投入與延遲,這兩個步驟也可以應用在所有「貢獻因子」上。
首先,我們拆成「接觸」與「行動」來看看以下這些任務:
這些接觸都是在「與人連結」,其目的在於「獲取資訊」或「得到推薦」。若以與人的連結程度來看,我們可以排序為:Connect < Cold Email < Coffee Chat < 學習小組。對應地,時間的花費通常與連結的深度成正比,但這並不代表對「回應率」的貢獻也是成正比的。本篇將協助你瞭解並得知如何藉此提升回應率。
這聽起來有點目的性,但如果你這個連結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求職,也正因為這目的性才能讓你有效,你可以是求職為主,認識人為輔,而這樣還是要在意關鍵指標。當然,不管是不是以求職為主,與人連結保持「真誠」與「持續回饋」通常都會是協助走得更長久的方式。
透過這些與人連結的方式,對於「正面回應率」的提升主要來自於:
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,對於熱門市場,投遞職缺通常在一週內最有幫助。如果你評估這個內推會超過一週,那就建議可以即早先丟。而投遞人數不多的職缺則可不一定要經歷內推等。
我自己的經驗是,平常就進行微量的 Connections,從目標領域或目標國家關聯的工作者開始,找 Linkedin 或臉書上的推薦,從最有關的開始連結起。如果是有相同連結,通常 Connection 接受率是 50% 以上。儘管這些的轉化成「正面回應率」不一定高,但算是一個長期的小行動,累積認識的人,也算 Linkedin 的初衷。
不要過於擔心是否進行了「正確」的連結。促使人們協助你的關鍵不在於這個 Connection,而在於他們願意給予幫助或重視這段關係。儘管不是所有連結都能同等重視,但以下的方法都能進一步促進關係。
如果說 Connection 像是在路上發傳單,Cold Email 就是更直接地將信件投遞到信箱。曝光更明確,但也更花時間,且內容不宜使用罐頭訊息。
我通常會針對目標職缺所在的公司來寫,例如直接寫 Cold Email 給該職缺的 Recruiter。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人,連結成功率大概 10%,但這 10% 幾乎都會轉化成正面回應率。大量的 Cold Email 在 LinkedIn 上可能需要升級為 Premium 帳號。
會建議評估時間成本,通常我只會針對 Dream Job 和 Target Job 進行 Cold Email。
Coffee Chat 很難直接透過 Connection 來約成,更多是 Cold Email 或長期經營、或有轉薦的關係。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人,Coffee Chat 成功率大概 5%,而這 5% 不一定都會轉化成正面回應率。但通常都能獲得最直接的資訊,且被轉薦與內推的機會都比前兩者來得高。
我建議,如果只是想獲得內推,Cold Email 就足夠了。相對於時間成本,不必再額外安排 15/30 分鐘的聊天時間。Coffee Chat 適合於你有明確的問題,且不易用文字迅速解決的,這時就很適合透過面談,包括簽證、心路歷程等。
學習小組(如讀書會、研討會、求職群、敏捷共學等)是一種與他人深入連結的方式。透過長期的共同學習與討論,你可以建立更深厚的關係,並展現你的專業能力。
然而,參加學習小組需要長期的時間投入,短期內對回應率的提升可能不明顯。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,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方式。但在緊迫的求職時間內,可能需要權衡時間成本。我自己是很喜歡參加社群與活動的,但對我來說就不會將其視為在求職上的時間花費,而是歸類在玩樂或社交面向的時間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連結程度與時間花費通常成正比,但對回應率的貢獻卻不一定也是正比。也就是說,投資更多時間的活動不一定會帶來更高的回應率。
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求職的關鍵在於效率和策略性地行動。某些高時間投入的活動(如學習小組)可能在長期有助於職涯發展,但在短期求職上,回報不一定立即顯現。因此,你需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,選擇最有效的行動。
在求職過程中,我們不可避免地帶有目的性。但同時,也需要在目的性與真誠的關係建立之間取得平衡。純粹為了求職而接近他人,可能會讓對方感到被利用,反而降低幫助你的意願。
因此,在與人連結時,建議:
連結是雙向的。通常要與人連結,建議長期也要像想自己能「給」什麼。當然在職涯早期我們都是「受」居多。而一個最簡單的「給」是表達感謝,無論是寫信、訊息或是回個 Review,只要回饋您所收到的,不管是公開或私底下分享,都可以支持這些「給予者」走的更長遠,並讓關係更長久。
偷偷考大家,「要不要找獵頭」、「該不該放上英文成績證明」,這兩件事要怎麼知道哪間該做/不該做呢?
求職是一個需要策略與效率的過程。透過理解各種與人連結的方式對「正面回應率」的影響,你可以更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精力。Connection、Cold Email、Coffee Chat 和學習小組各有其優劣,關鍵在於根據你的需求和時間,選擇最適合的策略。同時,別忘了在求職的目的性與關係建立之間取得平衡,真誠地與人互動,才能在職涯道路上走得更遠。
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在求職過程中更順利,找到理想的工作!
如果您有興趣持續追蹤並交流,歡迎關注系列文,或進入 Facebook 交流群成為創始會員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data.driven.oversea.career
通關密語:量化求職